正确的冥想引导方法 二维码
冥想,一动不动地坐着吗? 冥想练习中不能有什么想法吗? 许多初级冥想练习者,或没有正确指导的瑜伽练习者,包括瑜伽老师,对冥想的理解非常模糊,没有清晰的理解。 因此会觉得冥想不知道在做什么,引导不知道该说什么。 冥想时,一动不动地坐着? 先讲个小故事,小和尚和老和尚打坐,小和尚突然觉得脖子特别痒。记得师傅跟他说过,冥想时,要做到如不动,所以一直不敢动。但脖子越来越痒,他实在控制不了,心里越来越烦,就问师傅:师傅,脖子痒怎么办?师傅眼皮不抬,淡淡地说:挠! 哈哈,很简单哦,挠就行了!抓挠,很容易安静下来,本来半分钟就能解决可以放下的事情,却被影响了很久。 其实很多冥想练习者都会遇到这种状态:坐久了腿麻了怎么办?感觉腰痛怎么办?想上厕所怎么办? 很简单,腿麻木,换腿,或者伸直抖动,然后继续坐;腰痛,在臀部放一个垫子,或者移动背部,然后继续坐;尿急,去厕所。能迅速解决的事情,不需要长时间的犹豫和纠结。 当然,如果坐久了,身体总会出现腿麻腰酸等问题,这也意味着需要进一步加强身体的锻炼。瑜伽姿势中半莲花髋关节放松、单腿背部伸展、蝴蝶、束角等。打开髋关节姿势,以及猫、蝗虫、前曲等伸展脊柱。,从而增强脊柱的弹性。有助于改善髋关节紧张和背痛。 如此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练习一段时间,将逐步克服盘坐中的身体不适问题。前提是你需要做,用心练习身体。这个练习过程不仅仅是为了长时间坐着,而是学会与身体相处,积极解决身体问题。与自己身体接触的能力是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只有与自己相处,才能不断向内看,控制感官,不断向内专注,进入冥想。 在自发自愿练习身体的过程中,身体的任何感觉都是你不断观察的对象。那一刻,身体姿势的练习变成了移动冥想,所以冥想不**于静坐姿势。关键是能够有意识地看到和观察身体的每一刻变化。 假如一动不动就是冥想练习,那又有谁能像雕塑一样一动不动呢? 生活的特点是改变,也就是采取行动。所谓如果你不动,无论你是静止的还是行动的,都是当下身体的反应。你不会因为身体的疼痛而烦躁,也不会为练习设定目标,更清晰地看到,有意识地观察自己。而且观察本身并不局限于你身体动作的形式。 冥想引导时,什么都不能想? 你对安静的求越高,就会吸引更多的烦躁,你对自己有多少愿意看到,有多少坚定的勇气和耐心,就会得到多少心安。只有死人没有任何想法。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意味着你的生活以不同的方式继续。 一个学生问我:你能通过冥想安静下来吗?我太焦虑了,脑子里胡思乱想,一刻也静不下来。 想要安静本身就是拒绝焦虑,你需要知道你在焦虑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担心的事情太多了,但是自我改变的动力太少了。你反复担心却从来没有努力过的事情,成了你无休止的想法。 我对学生说:不要只想靠冥想帮你回避问题,通过冥想让你抗拒的一切都浮现出来。 很多人想通过冥想什么都不想。亲爱的,这意味着你想强行消除生活中的各种干扰。但这些干扰今天不来,明天还会来,你一次又一次的回避,只会让它们出现得更频繁、更强烈。 你越是拒绝出现各种想法,各种奇怪的想法就会更频繁地出现在你的脑海里。不管你怎么努力,这些想法就像狗皮膏药。 如果一个想法突然出现在你的脑海里,但你不喜欢它,这种不喜欢就成了一种判断,这种判断的内容就是第二个想法。或者你会随着心中惯性的想法一直胡思乱想,忘记自己需要做什么,冥想就成了坐着。 由于头脑中容易出现的各种不想出现的想法,我们往往越来越觉得自己不适合冥想,或者不是一个成功的冥想者。 众所周知,越想排斥,越想安静,却越吸引烦躁,越无法静止。因为你拒绝的想法是一个隐藏的问题,你不想面对,你想逃避。此时,你期待冥想帮助你停止浮躁的意图是错误的。 你们应该坐下来,闭上眼睛,看看自己到底在害怕什么,躲避什么,让自己一直担心,却没有真正下功夫去做事。或者下了功夫,但是方法不对,需要拓宽思路,尝试另一种方法。只有当你敢于看到自己的心时,你才能得到解决方案和安心。 因此,冥想不是让你摆脱问题,而是理解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和小和尚一样,痒痒出现,越回避痒痒,越痒得厉害。只要伸手挠,问题就解决了。冥想练习是生命现象的恢复,恢复会看到生命的真相。 知道自己想到了什么?这种想法引起了什么样的身体感觉?心里有什么感受?这种想法经常出现吗?你真的做过什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脑子里各种想法的出现都是自然现象,它是一种存在,在心里对这种存在说:我看见你了,我感觉到你了,你好,谢谢你的出现。 因此,冥想不是什么都不想,而是在思想出现的那一刻,它也成了你关注的对象,你对自己的看法,是你训练的内容。而非形式上的一动不动,也不是别人要求你让心平气和,只能观察呼吸。 冥想引导时,你能引导你想象一幅风景画吗? 冥想不是对某一画面场景的执着和依赖。很多瑜伽老师都想通过描述一个风景来引导练习者进入一个安静的状态,放松心情。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老师说:想象你坐在沙滩上,听海浪撞击岩石的声音,感受海风吹在你的脸颊上 其他老师说:想象你躺在一片草地上,温暖的阳光照在你的身体上,鸟儿在耳边叽喳喳,轻轻的风吹着你的身体,感到一丝凉意... 这不是冥想引导,而是描绘风景的散文。 这样引导的老师要么根本不愿意练习冥想,而是找到了从网上找到的捷径和引导词。或者受你老师错误的影响。 冥想必须亲自训练,才能知道冥想在训练什么。首先要端正姿势,然后调整呼吸,控制感官,不断观察呼吸和冥想对象,进入冥想。 1.端正姿势。 坐姿,背部直立,颈部伸展,下颌内收,肩部放松下沉,双手形成智能手印,脸颊放松。 2.调整呼吸。 注意鼻腔周围,感知呼吸,深吸,感觉气息通过鼻孔,慢慢向内吸入,吸满;慢慢呼气,感觉气息通过鼻孔慢慢呼出,呼出。这样重复。 三、进一步专注。 可以通过收束法引起身体感觉,形成悬息;或者通过合法控制感官,收回想法。内心更专注于关注对象。 四、呼吸为定锚。 以呼吸为锚,心定在呼吸过程中,调息就是调心,呼吸有多深,心就有多温柔,心平气和,气息悬而不断,心静不躁动。如果呼吸粗糙不安,内心就会波动,心浮则气躁。通过观息进而观心,通过调息进而调心。 5.看见意念升又降。 一开始,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意念蜂拥而来,看各种意念的呈现,看见意念的讯息和心情。像深埋在河底的泥沙一样,看着它们浮现,这样好,隐藏终究不是办法。心神不为所动,只是看见他们,这就好了,他们的出现就是此时生命的存在,正如看河水流淌一样,河流也只是按自己的方式流动。把你自己当作自己想法的旁观者,看看他们,不执着于他们,就可以轻轻地放下。返回到你的呼吸,再看看呼吸。在无数次的练习中,你可能需要无数次的意念起伏,无数次的回旋,你会愈加看到并认识自己。 6.轻轻叫醒。 有意识地愿意收起意识时,就收起它,即使此时,你对自己的行动和意念还是能清楚地看见。看着自己醒来的时候,我应该回来!用手轻触手指,观察呼吸,双手搓热,置于眼睛,感受眼睛。然后放低手,睁开眼睛。 因此在冥想中,自己对自己的每时每刻状态,每一次出现的想法,都是看到的,都是包容的,做到念念清楚,做到心中有数。你们要经历无数次的实践,有越多的坚强训练,就越有自我觉察的能力,没有对过去的美好经验的执著,也不会执著未得的要求,不困自我,放得自在! 上一篇冥想要如何放松呢?
下一篇静坐冥想的正确方法详
文章分类:
冥想学习课程训练
|